今天是: 2018年07月15日
阙明坤: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破冰前行
时间: 2017年01月04日 来源: bet365官方投注 浏览: 139 分享:

        毋庸置疑,2016年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
       
宏观政策:
       
民促法修订开启分类管理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的完成,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3个配套文件的颁布,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打出一记漂亮的“组合拳”,为社会力量兴教办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番改革,贯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增强了民办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从根本上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而言,可以理直气壮地获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政府将会毫无顾忌地扶持;选择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亦可以按照教育法规和公司法规范办学,堂堂正正获取收益。
       
当然,在为民办教育利好政策出台而庆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民办教育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分类管理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全新的制度变革,牵涉的利益相关者甚多,要充分预设其艰巨性。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譬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办教育财政扶持体系,构建了适合民办学校的财务会计制度;温州市出台《关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的办法》,对改制中的资产处置、登记程序、税费缴纳等作出了规定;深圳出台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政策,财政投入6亿元,为保障民办学校教师权益做出了探索。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民办教育改革的蓝图已绘就,改革的号角已吹响,现在关键是落实民办教育新法和国务院文件精神,省级政府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稳妥推进分类管理。
       
社会需求:
       
市场变革呼唤优质教育资源
        
民办教育是市场的产物,因市场而生,因市场而兴,正是由于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故而快速发展。
       
目前,民办教育外部环境发生迅猛变化,民办学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从国家战略来看,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科技创新,这对民办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教育供给来看,质量不均衡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出国留学热与弃考热并存,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高端教育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从社会需求来看,生源发生结构性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对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愈加旺盛,为优质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办学质量不高的民办学校则将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
       
在非学历教育领域,教育消费持续升温。随着新法允许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资产上市的障碍不再存在,教育领域将上演新一轮教育培训机构上市潮和并购热。在分享市场蛋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办学不规范的培训机构跑路关门。因此,该领域也急需依法加强监管,保障教育的公益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全国在园人数的54.0%,占据“半壁江山”。在分类管理背景下,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入园儿童的增加,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得到政府进一步支持,获得更大发展;面向高端需求、收费较高的品牌幼儿园亦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义务教育领域,法律明确不得设立实施营利性民办学校。随着国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民办中小学可以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获得补助公用经费。展望未来,部分具有办学特色、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优质民办中小学,将与公办学校同台竞争,赢得市场青睐。
        
在高中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市场占有量并不高,特色化、国际化、品牌化、集团化将是普通民办高中未来发展方向。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则面临生源短缺、社会认可度不高、教学质量低下的难题,有待破解困局。
       
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从2008年的1.21亿人将减少到2018年谷底的6897万人,而高考录取率稳步上升,生源危机向民办高校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是办学经费短缺、专业设置雷同率高、缺乏特色、教学质量不高。
      
自身发展:
      
提升质量和规范管理成为焦点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当前社会上对民办教育认可度还不高,其重要原因,就是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相对不高。“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民办学校只有关注自身发展,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苦练内功,办出特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内涵建设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对民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练内功、比内涵、育英才,依靠质量、特色、品牌赢得社会信任。
       
经费投入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坚实保障,捐资文化将逐步形成。办教育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民办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学费一直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世界一流私立大学背后都有雄厚的捐赠基金,而这也为我国民办学校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提供了借鉴。可以预见,随着政府财政扶持的加大,收费制度的放开,社会各界逐渐兴起的教育捐赠热潮,民办学校未来获取的资金会更为丰富,这将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民办教育品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关键。教师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直接决定了民办学校办学品质的高低。从山东省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到上海市提出凡在社会培训机构从教的人员将持有行业评定的从教资格证书,再到南通理工学院向教师发放期权奖励券,众多民办高校高薪招聘大批博士、学科带头人,无不昭示民办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待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越来越成为民办学校质量提升的发力点。
        
规范办学是民办学校提升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深入开展,民办学校要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发挥学校章程在内部治理中的作用,健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保障校长依法独立行使管理权。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作者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办学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审稿人:赵 磊